买房是件高兴的事儿,但装修就像一个黑洞,处处陷阱满地的坑;浪费银子事小,淘神费力还经常窝一肚子的火。标榜“标准、透明、极致”的互联网家装应运而生,并迅速获得年轻高知网友的力挺,市场规模突破千亿。
但是,传统家装最被诟病的七宗罪尚未根治,互联网模式又面临了新的挑战,盈利模式模糊、产品走向未定、新营销成双刃剑、工人产业化成本、风投热情不再等等,让已经站上了互联网风口的家装行业难以飞高。
盈利:有钱赚才能持久
传统装修之所以饱受诟病,就是留的“黑”钱“后门”太多。广告上天花乱坠的“X万全包还送全屋家具”,用低总价、免费赠送等把用户诓进来,全靠各种隐0性增项赚钱,最后的总价翻一倍都是温柔的。
互联网家装以高性价比切入市场,用户对价格非常敏感,很多企业在前期往往选择赔本换市场;但是随着规模扩大,如果无法整合供应链、压缩工期来保障利润,或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单纯靠提价,则往往会引起用户的反弹。
套餐:大而全还是专注爆款
坊间有一种说法,互联网家装抢的是低端市场,做的是屌丝人群。但事实并非如此,互联网家装的用户不只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高知群体,他们选择互联网家装的理由第一是“信息透明化”,第二是“平台有保障”,第三才是“价格便宜”,用户最重视的还是品质。
针对这一群体,互联网家装是推出不同套餐,还是专注主打爆款?专家认为,套餐不宜过多,爆款结合了供应链掌控、施工管理及利润比例等多种因素,只有做到极致,利润才有保证;而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和一些转型互联网的传统家装,则可整合丰富的线下资源,推出风格迥异的多梯度套餐。显然,互联网家装是做深度还广度,各家还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营销:互联网≠口碑好
互联网家装的营销是覆盖传统最彻底的一部分。过去受投诉最多的装修电话骚扰、砸金蛋、团购会等,现在变成了朋友圈、微信群,完全依靠口碑拓客,而且营销手法翻新,众多的跨界营销案例抢尽了市场的眼球。
但是,互联网营销也同样存在问题,如曾在手机圈流行的饥饿营销,就被某些互联网家装公司学了一个十足,限开工户数、抢XX码……装修不是时尚快销品,这个噱头远不如把口碑做实来得有效;其次,在线服务要跟上,微信群、公众号方便了沟通,但一个处理不当,口碑则大受影响。
团队:产业化道路仍漫长
互联网家装分为两大类,一是平台型,如某某兔、某某鼠等;平台作为第三方监管,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和装修的质量;但平台公司多与传统家装公司合作,而且中小型居多。二是自营型,如某空间、某菇等;这种公司多数自己有团队,能较好的把控质量,把标准化做到极致,但问题是人力成本过高。
无论是哪一种,装修的关键靠人。谁能快速实现装修工人的职业化,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装修的口碑;但要把早已习惯了散兵游勇的装修工变成职业状态的产业工人,至少从目前来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资金:热钱还能持续多久
目前,号称互联网家装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00家,包括一些大佬级的企业也涉足其间:如万科与链家携手的万链,大众点评网与美团合作的新美大,都迅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如果2015互联网家装还是风投们的香馍馍,那2016其实就已经是资本的冬天,在巨头和大平台的挤压下,大多数互联网家装活得相当的艰苦。
专家表示,互联网家装不能是只披了张互联网的皮,没有特色和优势的伪互联网玩法注定不会长久。居然之家董事长兼总裁汪林朋去年就曾作过一个预言,家居电商、互联网家装,90%要从天上掉下来摔死,10%等着传统线下企业去收购;房天下自营平台宣布退出家装市场,意味着互联网家装已经开始了残酷的洗牌。
2016-10-27 232768人浏览
2016-10-28 11120人浏览
2016-10-14 5272人浏览
2016-09-13 4970人浏览
2016-12-08 4834人浏览
家装设计市场不成熟 部分设计师更像接单员 2017-02-24
2017的软装五大软装趋势! 2017-01-11
2017垃圾桶十大品牌排行榜 哪个牌子垃圾桶好 2017-01-07
房子越大越好?美国教授住垃圾桶比住豪宅更幸福 2016-11-07
互联网家装 到底能解决啥? 2016-06-04
业主是否该为家装管理费买单? 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