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
是一切传奇的前提
· · ·
厉家菜
Love and Keep
北京后海的胡同里,有一家餐馆,
只有11平方米,一张木桌子,
客人不仅要提前预定,还不能够点菜。
这么任性,却让英国前首相,各国驻华大使、
比尔盖茨、成龙、金庸等都念念不忘。
起初它连个名字都没有,只有胡同口挂着的门牌“羊房11号”。
直到溥仪的弟弟,亲手写了“厉家菜”这三个大字,挂在只有11平方米的简陋屋内,就算是招牌了。
这样一家只比“街上炸油饼的强一点”的小餐馆,却让美国的一本畅销书写道:“如果你一生要做1000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要到厉家菜菜馆去吃饭。”
讲真,畅销书没亲眼看过,但是“厉家菜”的来头确实不简单,作为私房菜,用的却是慈禧的菜谱。
这里就不能不提创始人,厉善麟老人。他坚信最美好的味道,不是用鸡精味精等化学调料调出来的,而是食物本身最自然的味道。
厉老出身显赫,是正宗的八旗子弟。他的祖父是内务府大臣,其中有一项工作,便是负责御膳的菜谱。
一来二去,菜单看久了,自然也就记住了。当时根本不敢往外声张,祖父在辞官后,菜凭记忆偷偷默写下来。
菜谱只记录了如何取料、配料,和一些简单做法。再详细的,实在是记不得了。饶是这样,都写满不少纸张,总共几百道“宫廷菜”。
厉老说很多八旗子弟真的就是吃喝玩乐、提笼架鸟的纨绔子弟。但他自己好吃,却不懒做。
从小他就爱往家里的后厨钻。怎么调馅料,怎么炸丸子,油的温度该怎么控制,他都看得真切。被家人发现后,免不了暴打一顿,但下次他还去。
更夸张的是,去老字号吃饭,人家菜里配的椒盐,他吃一半,带走一半。回家倒在白纸上,拿着放大镜和镊子,细细地拨拉着。就为了琢磨出,人家好吃的配料比例。
年轻时候的厉善麟
除了好吃,厉善麟的书也读的不少。1939年,他考上了辅仁大学的化学专业,理由是做实验和做菜一样……
后来进入北洋大学读航空工程学专业,解放后正好北大招生,厉善麟又成了梁思成的学生,之后三校调整,又把他调到清华大学。最后成了首都经贸大学数学系教授。
“不务正业”的他一边拿着钓鱼竿,一边看着数学书,坐在河边的椅子上自嘲道:“我教数学是混饭吃,让我教烹饪才应该是正职。”
一斤猪肉在厉善麟手里,瘦肉可以用来炒菜,肥的切下炼油,熬白菜。剩下的油渣刚好用来夹烧饼吃,连现在我们不吃的猪皮,都可以切丝,做成肉皮冻。
“一斤肉能吃好几天, 你得会儿吃~”老人骄傲地说。在他眼里,做菜不是简单的填饱肚子,而是一种生活享受。
一到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就照着祖父传下来的菜谱,在厨房里捣鼓半天,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宫宴”。
决定开“厉家菜”时,厉老已经64岁了。因为遗传了父亲“好吃”的二女儿,在“国庆家宴邀请赛”的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这下好了,媒体记者们天天登报上门,嚷嚷着要尝尝厉家的厨艺,大伙儿说:“好手艺不应该藏,而是要分享,不然就失去了意义。”
1984年10月,建国35周年,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食品》杂志社联合举办烹饪大赛,本是牙科医生的二女儿在街坊邻居的鼓励下报名。她以非专业出身,两个小时内做了14道宫廷菜,击败2800多名参赛者,得了当年的第一名。那一年,她才20岁。
1985年的五月,一家人收拾出一个房间,就算正式开业了。没有像样的招牌,只有房间里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厉家菜”。
十平米的房间,最多只放得下一张桌子,坐十个人。食材的讲究和做法太过精细,一周只能接一桌,还不允许客人点菜。
因为作为一个懂吃的人,厉老不想将就。
二女儿后来说,当时真的太穷了,房子不够住,所以等客人吃完后,还要把桌子搬出来,自己进去铺床睡。
后海胡同有一家馆子,会做慈禧吃过的菜肴的名声,很快传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厉老第一个不干了:“这里没有一道菜是慈禧吃过的。”
别说大雁、熊掌这些野味,就是慈禧吃的燕窝,那可是泰国国王进贡的。宫里的猪也有严格要求,必须只长到50斤。
这些都没办法做到了,又怎么能借着噱头宣传自己?他说:“做人和做菜一样,最重要的是要讲诚信。”
虽然不让点菜,厉老会注意仔细观察客人的反应,琢磨留下哪些菜,哪些菜取消。最后保留下来的菜品,分成几组,做成套餐形式——最初是25元一位,从凉菜、主食到点心,但不管是25元,还是2000元,都要按顺序排队,没有吃的贵就提前的道理。
诚实的厉老还有一个原则,他的厨房没有微波炉、高压锅等现代工具,菜里也从不放鸡精味精等化学调味料。
只靠一把铁勺和土灶、几瓶油盐酱醋,那这菜怎么做的好?
“很简单的办法,如果要出鸡味,就老老实实用鸡去熬”,厉老说。
这道看似简单的青贝汤,汤底用的却是熬煮了整整五个小时的鸡汤
比如经典的“翡翠豆腐”,
是用青豆去皮,磨成泥,
再和新鲜切碎的扇贝一起炒,
最后摆盘成型。
原来普通的食材只要肯花心思,
也能做得这么好吃。
青松鲜贝,厉家的招牌菜之一,
看起来只是将鲜贝的油炸,
但是底下长得像“海苔”的配菜,
其实是用新鲜的油菜叶子做的。
除了“费功夫”的菜,
最常见的大白菜,
也可以是餐桌的主角。
考验刀工的菜也不是没有,
豆腐切丝,再仔细系起来,
放在高汤中,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
(别想歪了。。)
北京熏肉、烧鸭、黄焖鱼翅、
糖醋排骨、桂花糖藕等菜品,
让很多老北京人惊呼:
越是普通的菜肴,越是吃得出诚意。
“厉家菜”的摆盘或许是不够精致,
用的也是最普通的碗碟,
甚至碗沿还会有一滴酱油没擦干净,
但却让各国大使,都要来这里打卡。
英国前首相西斯,马来西亚皇子,新加坡大使,葡萄牙大使,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银行总裁等,为此老爷子还被警察局叫去登记,因为算涉外单位……
比尔盖茨还是自己坐着小三轮来的,
他打趣厉道:
“你是数学教授,可我大学二年级都没毕业。”
厉家人和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的合影,他的夫人是作家,吃过厉家菜后,回去写了一篇文章,在美国人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厉家人和荷兰女王的合影
除了国外的政要,
如金庸、成龙、滚石主唱等文人明星,
也都老老实实排过队。
和金庸的合影
但就算来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
规矩还是要守。
除了要预约,自己还不能随意点菜,
博学的厉老用英文向他们解释:
餐厅,最重要的就是菜品,
我们只讲究食物的内涵,而不是形式。
要知道,克林顿提前了半年预定,不过遗憾的是,最终他自己被国家领导人留下来吃家宴,没法来厉家菜。
因为选料精,做工细,火候足,看起来简单的厉家菜,越来越受欢迎。从每周只开一桌,到每周两桌,最后天天开一桌。
甚至有外国客人吃过后念念不忘,来回跑了2、3年,最后感动了同样把美食当作嗜好的厉老,他决定将分店开到墨尔本和日本。
厉老的唯一一个要求,却很奇葩。厉家菜可以开在国外,但掌勺的必须是厉家人。他说:“往大点说,这也是为国争光,在外国人面前不能掉中国人的价。”
厉老后来年纪大了,即便是掂不动勺了,却依旧要守在厨房里,对菜品的质量进行把控。除此之外,厉家菜的帮工只请没有经验的人,最好是没上过烹饪学校,这样做出的菜才能有“厉家菜”的本味儿。
除了坚持不用化学调味剂以外,很多原材料还是特意从北京运过去的,厉老的女儿和儿子更是分别在国外厉家菜的厨房里忙活。
因为厉家人的初衷,因为厉家菜最原始的美味。2008年,在日本的厉家菜分店,连续三年被评选为“米其林二星餐厅”。
那是米其林第一次来亚洲评选,厉家菜也成了第一个摘星的中餐馆。
当年摘星的证书,直到现在还挂在北京“厉家菜”的墙上
2012年,92岁的厉老去世了。老人曾经说过:“做菜是自己的爱好,后来成了一种生活态度。为了赚钱砸自己招牌,这种事我可不做。”
庆幸的是,厉家的子女传承的不仅是手艺,还有对食物近乎苛刻的讲究,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也不乱开分店,不盲目创新,甚至都不懂得“炒作”自己,只知道一头扎进厨房,守着“老”手艺,让食物发挥自己本身最好的味道。
2014年,厉老的儿子厉晓麟获得“亚洲50最佳餐厅”的终身成就奖。菠萝君觉得,厉老不用再担心了。
因为厉家菜不只没在外国人面前掉价,还让更多人学会了用中国的筷子。
厉老的子女都曾说过,在厨房呆上一整天,都不想出来。热爱,真的是一切传奇的前提。
听过关于厉家菜的一个小趣事,特别想分享给你们。他们的店面不是特别简陋嘛,连菜单都是最简单的塑料压膜的白纸,还常常带着擦不净的油污。
但是这张菜单却经常被客人抽走,厉家人只能补了一张又一张。有人好奇,拿走它干什么用?
厉老把新打印好的纸张,平整地放好,叹了口气:“他们以为看个菜单,就能把手艺偷走。”
2016-10-27 232427人浏览
2016-10-28 10041人浏览
2016-10-14 5076人浏览
2016-09-13 4734人浏览
2016-12-08 4668人浏览
家装设计市场不成熟 部分设计师更像接单员 2017-02-24
2017的软装五大软装趋势! 2017-01-11
2017垃圾桶十大品牌排行榜 哪个牌子垃圾桶好 2017-01-07
房子越大越好?美国教授住垃圾桶比住豪宅更幸福 2016-11-07
互联网家装 到底能解决啥? 2016-06-04
业主是否该为家装管理费买单? 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