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友平北京报道
日本驻华使馆12日邀请日中建筑设计师就老空间改造进行了一次“传承·未来”为主题的艺术畅想。
本次活动作为日中交流集中月的一项重要活动,日本驻华使馆邀请了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以及两位中国设计师刘小普和杨光到场交流。北京作为一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城市,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许多用武之地,比如北京老胡同。
11月12日,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左2)与中国建筑设计师刘小普(左3)、杨光(右1)在北京对话老空间改造的艺术畅想
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2005年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就到了中国,如今在北京拥有一家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同时也是北方工业大学的讲师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士生。他曾因为参加一档中国室内设计类电视节目而收获众多中国粉丝。当天交流会也吸引来了百余位中国建筑设计业人士及爱好者到场聆听。
青山周平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十余年间,他不仅学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更深深地被北京老胡同所吸引。北京胡同文化也给予了他许多设计上的灵感,他正在试图将北京胡同的共享精神运用到未来的建筑设计当中,同时也是他对传统与未来关系在建筑设计上的一种诠释。
“我发现在北京胡同中生活的人,他们会把很多家具以及空间作为公共设施,公共空间也可以作为私人空间的延续。”带着这些灵感,青山周平提出了北京“400盒子社区”的建筑设计理念。他说,现代社会的发展让许多年轻人对外界社会和与人交往既想保持距离又渴望沟通。
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向现场观众介绍其改造北京一胡同内的住宅。
青山周平表示,日本的大型城市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类似的盒子社区,而这种发展方向可能也会在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出现。
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多年后,他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和日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土地所有权,中国的土地很多都属于国家,对于建筑师而言在设计时更需要深思熟虑。
中国建筑设计师刘小普表示,中国有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老建筑,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有些正在逐渐失去往日的功能,通过设计师之手既可重现它们往日的光彩,同时也能于现代社会当中多保留一份传统文化。
日本驻华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一等秘书福田高幹
日本也有许多老建筑,在这点上日中建筑设计师有不少共同语言,日本驻华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一等秘书福田高幹表示,希望能通过老空间改造这样具有共识的话题交流增进日中文化的相互了解和拉近两国关系。
【杭州装修阅读延伸】:
小户型装修、40平小户型装修、45平米小户型装修、65平小户型装修、90平米房屋装修,想了解以上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房先森互联网家装:www.sirfang.com 也可关注房先森官方微信公众号sirfang_com,或者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
2016-10-27 232768人浏览
2016-10-28 11120人浏览
2016-10-14 5272人浏览
2016-09-13 4970人浏览
2016-12-08 4834人浏览
家装设计市场不成熟 部分设计师更像接单员 2017-02-24
2017的软装五大软装趋势! 2017-01-11
2017垃圾桶十大品牌排行榜 哪个牌子垃圾桶好 2017-01-07
房子越大越好?美国教授住垃圾桶比住豪宅更幸福 2016-11-07
互联网家装 到底能解决啥? 2016-06-04
业主是否该为家装管理费买单? 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