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边界与融合|方晓风:人居设计的未来,取决于传统的延续
【标志词语】:
我觉得 学年 环境设计 人居 家居 网易 论坛 学生……
【正文开始】:
2016年9月24日,第二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边界与融合”主题学术论坛,在东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一次全国性的学术论坛,是在全球视野下关于中国人居环境设计与教育研讨的一次盛会,论坛由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主办,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承办,《装饰》、《世界建筑》、《住区》、《网易家居》担任媒体支持。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秘书长方晓风在会后接受了网易家居的专访。
【网易家居】:在这里举行有什么渊源呢?
【方晓风】:因为这个奖我们原来参加过好几次,那也有很多收获。这个真的是面向学生的一个竞赛。这么多年来也已经有规模,而且它有一点引领性,所以我们一直比较关注这个。
而且我们跟清华美院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我觉得我们应该继续去参加这个比赛,而且东华大学应该在这个学院奖里面发挥更多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或者老师,能够参与到这个学生奖的上面来。所以在我们东华来办的话,我觉得是个好事情。能够激发大家对这个奖项更新的认识,因为它改了名,人居环境跟原来的环境艺术学院,我觉得它更加跨界,更加多远、更加包容。我觉得这样的话老师学生参与会更加有它的新的价值。
【网易家居】:刚刚方老师也提到学年奖是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的一个跨界,今天咱们的论坛主题是边界跟融合,您觉得咱们的学科,学年奖从学科、专业包括学校都是一个跨界,你觉得这种发展您怎么评价?
【方晓风】:我觉得今后是一个趋势。现在我们说要创新驱动,教育培养人需要创新驱动,学科要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学科发展成多元的学科,多元的学科到一定的时期要怎么突破,怎么突围,就是创新我们现在创新驱动,它就要多学科交叉、包容,它才会产生新的一种边缘的一个新的学科点,这个学科点可以激发我们整个创新产业、创意文化,包括学科的一个亮点。
所以我觉得就是交叉,包容、跨界,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个趋势,也是我们教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我们已经不再坚守阵地,不像以前互相不来往,我们要打开边界,互相融入。当中笑话,就是说:“我们要跨界,我们要越轨,但是我们不出轨”。我们在一个大的范畴里面来研究它,可以高度更高,角度更广。这就是我们的视野,我们的专业视野。
当然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是,国际化也是这样,国外的学校也是这样,它的跨界不仅是学科跨界,还有空间也可以跨界,年龄也跨界。它的学生教育就有一年级的、三年级的,本科的跟研究生的在一起上,还有不同专业,美术学的跟设计学的,或者雕塑的都在一起学,这种是小跨界。
还有一种是跟管理的跨界,跟机械的跨界,跟智能计算机的跨界。有些是在本学科的跨界,我们设计学里面跨界,有的是在跟美术一起跨界,有些跟整个艺术学院的跨界,有些是跟整个别的学科跨界。
【网易家居】:就是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吗?
【方晓风】:多元化,这个是今后的趋势。这种跨界我觉得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利于培养国际化视野的,有利于真正进入我们设计的自然生态圈的这么一种形态。其实现在你看,很多建筑师,空间设计师,他们也是在各种跨界。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两个博士点在跨界,比如我们设计跟管理,实际上设计与创新,创新跟时尚,就像我们上海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之都。
【网易家居】:咱们东华在这一块有做一些举措去实现这个跨界吗?
【方晓风】:很多,我们在学分制教学当中,我们就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来选择课。这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个跨界就是我们跟国际交流,国外的学生跟我们的学生也是不同类型的,国外的学生一起来上课,国外的老师跟我们学校的老师一起来上课,从他们的角度,从我们的角度今后的教学不是一言堂了。
因为设计不存在对跟错,特别是创意,你就要有故事,你把你的设计讲得非常有故事。这个就是我们需要的,创意就是要有故事。
【网易家居】:感觉是从一家之言到百家争鸣吗?
【方晓风】:对,所以大家这样的话就是雨后春笋,百花齐放,我觉得生活形态就多样化了,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今后我们越来越觉得从雷同、趋同变成了差异。所以我们设计就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有一个共同点。
纯艺术,它就是一进来就要个性、差异,走得很远。但是现在我觉得设计慢慢也走向艺术,它就是要寻找差异。过去设计师就是把一百个人变成一个人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是把一个人变成一百个人,它是差异。我觉得这个是艺术跟设计的很多不同点。
但是现在我们它有的时候也反过来说,这个就有意思了,互相影响。艺术我觉得它同样在影响,从别的经济、生活方式,观念当中,艺术也在不断的影响设计,设计也在不断的在影响着艺术。
【网易家居】您刚刚说了差异,但是现在可能还会有一种现实,就是说学生一毕业可能他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在追求自己的个性更多一点。但是出了社会,可能会面向不同的需求,包括一些局限、桎梏都会束缚他,这个要怎么去平衡?
【方晓风】:这个就是我们的教学体制问题,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他是有个性的,但是也是能适应社会的。作为我们目前教学的体制当中有很多跟培养人的初心可能有点违背。我觉得培养人有很多的方法,但是我们学校的就业率是不是个标准?我们要打问号,培养的人才成不成功,就业率不是个标准。如果是技校,技术学校、职业学校,那这个就很重要。但是我觉得研究生、本科生这一类我觉得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但是现在目前教学都没办法,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依据,这样的话就会限制很多大学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片面的强调,特别是艺术类这块,片面强调就业率。
【网易家居】:主要是在培养他个体的一个人的成熟发展的过程?
【方晓风】:对,心智。所以我一直讲信念很重要。培养一个设计师,如果你教育的成果学生出来是没有信念的,我就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我觉得对他的理想、对我们培养的初衷还是打问号的,我觉得我们是要培养一个有信念的人,有梦想的,但是能融入社会的。
【网易家居】:两者都结合?
【方晓风】:对,要结合,我觉得梦想得有,因为这一代他的使命跟我们那一代不一样,我们的温饱已经有了,吃住什么都有了,他们应该解决更高端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环境艺术学年奖,现在叫人居环境,我觉得挺好。人居,宜居生活,这是我们的未来。不是我们不要解决有地方住,怎么样,物质怎么样好,我们今后追求的就是要生态、智能、人文,就这些。
【网易家居】:老师,您觉得人居环境的话,它的边界融合在哪儿?
【方晓风】:我觉得有很多方式,我觉得我们现在要跟健康连在一起。过去我们不讲,要住房子大,装修的好,就可以了。功能奢华,一个是体现我居住的气派,体现了我有钱。关键我觉得今后的居住就是品味。所以今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界越来越转向私人订制,个性化。
我要健康的居住,要健康,我的材料要健康,我所有的东西都要健康。因为这些健康对人类在这个空间当中太重要了。另外就是,我不要花里胡哨的,我有审美的,我有品味的。要体现主人的那种品味。
【网易家居】:这让我想到现在有一种说法,叫4.0人居环境,人居文化。
【方晓风】:对,另外还有就是,健康就是跟生态有关系,健康不仅是生理、心理,它是愉悦的,我们说家的感觉不是很俗的。
另外就是智能,所有的空气、通风系统,进门系统,包括里面的网络系统,都是智能的。智能今后跟科技、跟生活密不可分。我一个学生现在在搞智能这块,原来搞手机,搞交互这块,他现在专门做一个门锁。现在我们我觉得解决锁的问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否则一大串钥匙,有时候,他现在解决就是完全手脉,不用指纹,指纹已经落后了,手脉,他只要一点点脉,每个人都不一样,非常安全,他可以直接,这样就可以开门了。
然后他也可以通过手机,比如说保姆,九点到十点,这个时候保姆可以进去,过了时间她进不去了,就是这个理念可以产生很多很多。今后的民宿也好,青年旅社也好,他都可以通过这个东西来解决锁的问题,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这就是智能。
它原来的锁不要破坏,就去装一个东西,非常方便。这个小小的锁,它可以给人带来生活的便利。除了这个之外很多了,比如空调的问题,是怎么样的,取暖的问题,订餐的问题,各种灯光的问题,它都是可以智能化的。通过这种手脉的专利,它可以延伸到很多跟生活有关的东西。
【网易家居】:您认为人居更多未来会偏向一种空间的智能,包括一些品质的提升吗?
【方晓风】:智能更健康。还有一种文化、品味的精神。现在的私人订制也是,空间也是,专门就是做高端的,有智能,有健康定制的。过去的样板房那个低端的已经慢慢过去了。这也是未来一种发展趋势。服装也是定制的,你觉得这个好,锅碗瓢盆好,什么东西好,你可以买回去,甚至把那个厨师也可以租回去。今后慢慢的也会变成,以前都在饭店里吃饭,慢慢会变成在家里面。这也是一种方式的改变。因为好多东西我可以从外面直接过来。
【网易家居】:这也是设计在改变生活?
【方晓风】:所以过去我们请客吃饭,外面没有饭店的我们小时候,都是家里做菜,请客人,后面我们全国在饭店。现在慢慢这个又转回来了,就是定做,定制。吃、定制,衣服、定做。汽车也越来越个性了。
【网易家居】:老师,您刚刚谈的更多的是一种未来的趋势。但是现在可能在人居上还有比较热的就是对传统的保护。
【方晓风】:对,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觉得你不懂传统,就不知道未来。传统当中有很多非常朴素的那种技术,就是低技术的,一种建造原理,对健康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是文化。不仅是它对健康有价值,而且对人文的、文化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一点我觉得我们高校里要好好的补这一课,因为这两年发展以后,有很多高校对传统不重视了,可能这个是比较旧,或者是做这个研究可以,做设计我觉得它很远。但是错了,传统的东西我觉得是应该好好去研究。没有传统,你就不可能有现在、未来。只有知道传统,你就会更加准确的把控我们未来的方向。因为居住的文化、历史,是跟一个民族的生活形态变化是很清楚的脉络。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保留?它是有价值的,说明适用、合理,它就有价值。我们现在有很多就感觉到,像作秀一样的,实际上没有价值,都为了一时,过一段时间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除了传统的建筑,传统的空间都是有价值的。传统的器具,我现在也很喜欢,我经常搜集一点传统的器具,我觉得这个是让人回味以前的很纯真的一种生活状态,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太复杂了。实际上今后我们生活状态也会把它变得越来越纯真,就是属于设计,设计师也应该不忘初心,教育也是,大学也应该不忘初心,就是要培养、造就人,并不是怎么搞科研、抓钱,所以我们设计师也是,要不忘初心。我们自己做人也是,也是要不忘初心,我觉得这个对我们传统的理解、拓展,对未来我觉得都是非常有重要的一个指导价值。
【阅读延伸】:
更多更全的鞋柜装修效果图、书房装修效果图、房子装修效果图、地中海风格装修图片、小户型装修实景图,请持续关注房先森杭州家装:www.sirfang.com 我们会及时收集,定期更新!也可关注房先森官方微信公众号sirfang_com,或者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
2016-10-27 232768人浏览
2016-10-28 11120人浏览
2016-10-14 5272人浏览
2016-09-13 4970人浏览
2016-12-08 4834人浏览
家装设计市场不成熟 部分设计师更像接单员 2017-02-24
2017的软装五大软装趋势! 2017-01-11
2017垃圾桶十大品牌排行榜 哪个牌子垃圾桶好 2017-01-07
房子越大越好?美国教授住垃圾桶比住豪宅更幸福 2016-11-07
互联网家装 到底能解决啥? 2016-06-04
业主是否该为家装管理费买单? 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