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房装修,就找房先森!

爱家热线 : 400-7997-158

房先森>装修攻略> 装修设计> 正文
免费预约上门验房量房、装修设计
学会收纳:生活重新来过
2016-12-02 705C° 来源:互联网JR 标签: 装修设计   家居收纳   收纳设计  


学会收纳:生活重新来过

收纳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收纳改变生活

凌乱、不整洁,是大多数家庭的常态。这样的空间场景,不仅满足不了我们对“美好”的想象,还会让家变得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随之而来的,是心情和心态的败坏。收纳,生活中不值一提的小事。然而,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存在,无形之中左右着我们的人生。

“当你认真地对待生活时,生活也会认真地对待你。”

——这样随手可拾的“鸡汤文”,要么被一笑而过,要么被当成人尽皆知的道理再一笑而过。然而,当你真正去实践一件“认真对待生活”的事,会发现,收获到的与想象中建构的完全不同。收纳,就是这样的一件生活小事。

看似微不足道的,但当你认真去规划、整理家居收纳后会发现,不仅家变美了,我们的心情和心态也发生了微妙而美好的变化。

■新快报记者 林恒华

A

生活与美好之间,隔着收纳

住高级酒店,对多数人来讲即便谈不上喜爱,至少是一种“不坏”的感觉。这样的体验让我们暂时脱离家常生活。整洁有序、没有多余杂物空间,身心上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反观我们的家,能不能带来这样一种美好体验呢?大概绝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是负面的。家给人的形象截然相反:除了没有酒店的时尚华丽,更重要的是随处可见各种生活杂物,凌乱地堆砌在空间里。谈不上喜爱,可以说毫无兴味,甚至会是令人厌恶的。

然而,我们却习以为常地接受了这一切。我们总是在理想中追求美好的生活,却对本应美好的生活视而不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才应该是理想的正解吗?因此,如果觉得高级酒店的空间能够带来愉悦,那就意味着,家还是有巨大的改良空间。

当你摒除杂念,一心一意地思考理想中的生活,并与现实中的家进行对比。就会发现,除了装饰风格、户型大小之外,空间收纳是最重要的症结所在,也是最直接、最简便地让生活变得美好手段。当视野里的杂乱从场景中消失,家变得方便有序、整洁干净,不仅视觉上舒适养眼,居住体验也会更加顺畅。

B

收纳是一门人生哲学

自从人类掌握了分类比较的方法后,我们对待事物总会下意识地分个轻重: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例如认真做好工作是重要的,而像收纳这样的生活小事则是无关紧要的。但其实,人生并没有那么割裂。

收纳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与我们做大事的思维、人生的法则是相通的。例如,懂得收纳的人就会知道,学会舍弃比学会获得更重要。每一次整理与反思,都是心情上的重新出发。有时候,生活智慧未必都要从大风大浪中才能获得。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收纳达人出现,他们对空间的整理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热情。收纳不仅仅是让空间变得整洁、提升居住体验的方法。当你认真对待收纳这件小事,会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多很多。尝试过认真收纳的人,往往会获得一种心理上如释重负的体验。重新对空间进行规划、彻底地将空间归置整齐、把不需要的东西通通扔掉,这样的过程就是一场模拟的人生修炼,需要你做出抉择和判断。收纳的过程,创造了一次直面内心的机会。

C

学会收纳,改变生活

时至今日,收纳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认真的学问,甚至有不少专家为收纳制定规则,探讨更加科学的整理办法。对收纳的认知,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收拾干净”那么简单。

一个完美的收纳方案,首先要在视觉可触的范围内保持整齐“养眼”,让家成为一个美好、舒适的地方。其次,完美收纳还要合理规划物品,让空间收纳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当我们需要使用某物品时,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得到,可以就近方便地拿取。再者,完美的收纳方案还要让家更好地保持良好状态,不会刚收拾完没多久又变乱。更不用为了保持空间整洁,而每天谨小慎微地生活。因此,我们可以对家有更多的寄望,通过更好的收纳解决方案,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学会收纳:生活重新来过

■整理房间,顺便整理内心。


学会收纳:生活重新来过

■按照物品分类收纳,比按照空间收纳更科学。

小空间的“疑难杂症” 可求助于定制家具

说起家居收纳,很难绕过一个人——日本收纳大师近藤麻理惠。近藤麻理惠把收纳这件小事发展成为职业,凭借她那“怦然心动”的整理术风靡日本、美国,并于2015年被美国《TIME》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

收纳真的有如此巨大的魔力,让生活变得“怦然心动”?让我们先看看: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术究竟有哪些秘诀?

■新快报记者 林恒华

划重点 收纳大师de私家秘诀

划重点1

扔掉该扔掉的

学会收纳之前,首先要学会舍弃。在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术中,“怦然心动”是一个关键词。她的畅销作品《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在全世界已经出售超过200万册。所谓“怦然心动”,是选择物品该留下还是丢弃的一个标准。

日常生活中家里有各种各样“尴尬”东西:坏掉的物品、设计过时的物品、好久都不穿的衣服、将来有可能用到的物品。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并没有什么用,却占据着空间,扔掉了觉得可惜,不扔掉又觉得多余。还有不少家庭等到二次装修时,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近藤麻理惠的建议是“触碰时是否怦然心动”,也就是拥有这件物品会让你产生幸福感。只有这样,才是理想的人生。只留下令人怦然心动的物品,其余的果断地丢掉。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生可以得到重新开始。

划重点2

丢掉之前,想想理想的生活

如果对于该扔掉哪些物品还是犹豫不决。可以先静下心来想想:我想过怎样的生活。

收纳整理不仅仅是要让家变得干净、清爽,更深层的理由是想过一种我想过的生活。近藤麻理惠的建议是:“最好能够具体想象到自己在整理好的房间里生活的样子。”

有条理并不是收纳的最终目的,让我们生活得更加舒适、开心才是本意。因此,仔细体会自己回家的感受是很有必要的。闭目想象,如果感觉到茶几上的杂物会让产生烦躁的情绪,那么就可以考虑将它们收纳起来,还桌面干净。如果希望洗完澡后点上精油、听着古典音乐做瑜伽,那么,家里就应该整理出一块空白干净的场所。

如此对家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想象,对理想生活进行构建之后,就能够得出更有目的性的收纳方案。接下来,只需要用具体的收纳方法,完成理想中的收纳情景即可。

划重点3

来一次彻底的整理

理想的生活很美好,可一旦回归现实,再整洁的收纳也经不起日常的考验。只需住上几天,原本有序的收纳就会被打乱,生活重新回归凌乱。这样的情况发生在绝大多数的家庭中,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抱有“家随时会变乱”的意识,让收纳变成一件徒劳。

而在近藤麻理惠看来,导致家很容易变得凌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没有经过彻底的整理,形成一个科学良好的收纳系统;另一个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的收纳必须与好的习惯相呼应。如果怎么也改变不了随手扔东西的习惯,即使为所有物品都安排了科学的、固定的场所也没有用。在改变习惯,应当先形成一种良好的意识。收纳整理的过程,可以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学会收纳:生活重新来过

■来一次彻底的整理,规划科学的收纳方案。


学会收纳:生活重新来过

■学会扔掉该扔掉的东西

划重点4

按照物品类别进行整理,而不是空间

来一次彻底的收纳是一项大工程。进行整理时,我们往往会选择最直接的方式:按照房间进行整理。这样的做法往往容易造成困扰。

一个科学的收纳系统,不同的物品应该对应不同的收纳区,这样不仅容易保持整洁、也容易寻找。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因为不良的习惯打乱了秩序。例如书本原本是放在书柜内,可需要睡前阅读时,就会随手拿到卧室里。久而久而,卧室里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物品,原本规划的收纳秩序也会被打乱。此时再重新整理卧室时,就会发现这些小物品不知道如何规划进这一空间内,同类的物品(如书)不同收纳在不同的房间内,会为以后寻找留下隐患。

因此,整理收纳时,应当按照物品类别进行,而非空间。例如当下要整理衣物,就要把所有的衣物都整理完。接下来是整理书,就要把书都整理完了,再进行下一步。这样的整理不仅更有条理,还能够一直保持一开始就建构的收纳秩序,更好地保持家里的干净整洁。

划重点5

整理房间,顺便也整理内心

近藤麻理惠的收纳方法之所以会风靡全球,并非仅仅因为她为家居收纳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更是提醒我们收纳过程也是人生修炼的一个方式。舍弃物品时,她会对将被丢弃的物品说一声“谢谢”。这在多数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但却蕴含一种日本人独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她看来,整理这件事,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家事,而是一场面对自己人身的仪式。

“当你认真整理时,虽然称不上是进入冥想状态,但的确会产生一种平静地与自己面对面的感觉。因为郑重其事地与自己拥有的物品面对面,一一地去感受是否动心,或是有其他的感觉,就好像是透过物品与自己对话。”

尽管我们未必都能代入这样的情景。但是,整理房间的过程中,摒除杂乱的思绪,只专注于收纳这件事,内心也可以得到放松。扔掉不需要的,对思绪进行整理、清晰,看似简单的整理动作,在潜移默化中也让心情得到清洁、放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我也要评论

    请先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