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具中除了椅子,另外一种就是凳子了。凳的第一概念就是没有椅背、没有扶手,是平面的。“凳”是怎么来的呢?椅是“倚”,倚靠;凳是“蹬”,踩踏,蹬踏。凳的第一个初始功能是用来踩,而不是用来坐。
今天残留的痕迹就是上马凳,过去上马,马背高,得踩着马凳上去。有的大户人家门前干脆就有上马石。我们今天家里使用凳的一个简单功能就是增高,比如,换个灯泡,拉个凳子就踩上去了。
凳子的好处是什么呢?首先凳子没有方位感,它方便,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坐下去。椅子则不行,椅子是有方向的,必须从一个固定的地方坐下去。
后来凳子出现了其他式样,比如鼓凳,它是一个长圆的鼓形。鼓凳又叫绣墩,过去常绣一个绣片罩在凳子上面,所以叫绣墩。
我们的家具一般都是方形,屋里会感觉缺少变化。有一个圆形的家具,会在陈设上富于变化,视觉非常舒服。但鼓凳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因为它是鼓形,非常容易翻到。在早期的设计中,不是为了坐,更多是为了看。让视觉获得一个满足,这是鼓凳的设计初衷。
凳子的总体形制,从明代到清代,由长方转向正方。明代的凳子长方形居多,清代的凳子则是正方形居多。有的专家之所以一眼就看出凳子是明代的,就是知道了这个长方形向正方形转化的过程。后来就出现了鼓凳,还有椭圆凳、梅花形凳、海棠形凳,都是为了装饰我们的生活。再有就是板凳,属非常常见的家具,城市里非常少,农村非常多。还有午凳,原来是从北京话“杌凳”这个名字音变而来。
还有一种凳子,是比较宽大的二人凳,叫“春凳”。“春凳”这个名字来历不明,有一种说法是春天来了,可以搬到室外去坐,所以叫春凳。还有一种说法,说它过去跟春宫画有很多不解的关系,所以叫春凳。《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以后,凤姐就指挥小丫头说:“你们还搀着走呢,都打成这样了,走得了吗?赶紧把带藤屉的春凳抬出来,抬着宝玉走。”可见春凳比较大,能躺下一个人。
最矮的一种凳子叫脚凳,也叫脚踏,踩在脚底下,最符合它的原始功能了。古人很聪明,在脚踏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凳子,叫滚凳。凳子中间有四个轴可以转动,可以按摩脚底。当时的读书人,一边写文章,一边把脚在上面来回搓动。就类似于今天的足底按摩。
黄花梨滚凳 明代
最后,如果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就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就要红木】,关注与转发也是一种力量,希望各位网友爱心转发,这也是对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
过来人的血泪教训!面盆下水器切记要这样装!否则你洗个手都受罪!
2016-10-24 11043人浏览
2016-12-19 10990人浏览
2016-06-27 10975人浏览
亲子手工之2017年元旦/新年贺卡、心愿卡,搞掂幼儿园作业!
2016-12-13 10697人浏览
2017-03-25 9858人浏览
阳台装修不能太任性,装修前一定要知道这个,关乎全家安危 2017-03-08
等你装修的时候,可千万别这么装啊! 2017-03-01
卧室是贴瓷砖好,还是木地板好,看完这三点你就知道了! 2017-02-28
家装流程18步,手把手教你做装修! 2017-02-24
卫生间为什么要做干湿分离? 2017-02-23
新房装修看懂这5条,少花很多冤枉钱,尤其第一条! 2017-02-22